闲暇时光
用父母手机娱乐一下
突然收到
低价装备、提供代练
免费领取皮肤等消息
想到buff加成提升攻击力
还能显得与众不同
家长们请当心了
孩子一不小心
就可能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

案例一
3月1日,南安市官桥镇的在校学生吕某(化名)在家中使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期间结识了一名游戏玩家,在交谈的过程中,对方称有一个低价游戏礼包可以卖给吕某,并要求添加微信好友详谈。之后,吕某通过语音电话与对方进行联系,在对方的引导下,将其家长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告诉了对方,最后导致手机银行账户内2万余元被对方转走。
套路解析
寻找目标:诈骗分子先在网络游戏中发布“低价”“免费”等虚假信息吸引游戏玩家,而未成年玩家因为年纪小、防范意识薄弱,很容易陷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引导操作:当玩家主动与诈骗分子沟通询求“优惠”游戏装备时,诈骗分子会要求玩家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交易,过程中以各类理由索取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将玩家银行卡内的资金进行消费或转移来实施诈骗。
案例二
3月22日
南安警方通报
一小学生因沉迷游戏被骗4万余元
3月18日,家住南安市霞美镇的马先生到南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报警,其11岁的儿子在网上玩游戏认识一网友,被对方以获取银行卡验证码的方式骗走4万余元。
民警了解到,马先生是外省人,长期住在南安霞美,儿子小马也跟在他身边上学。平时由于老师有在微信群发布作业的习惯,自己的手机经常让儿子拿去操作。2月底,马先生因回老家看望朋友,为了不耽误儿子交作业,便把手机留给他使用。没想到,儿子拿到手机后犹如脱缰的野马,完全沉溺于网络游戏,甚至玩到凌晨。
“我们战队一般约在晚上对战,经常玩着玩着就到凌晨了。”就这样,小马经常拿着父亲给的手机决战到天亮,也在这期间认识了一位经常带他“上分”的网友。随着一起玩游戏的次数增多,小马跟对方慢慢熟了起来,甚至对方向他借钱也一口答应。
“兄弟,你能借我一点钱吗?”“可以啊,但是我不知道我爸的支付密码。”“没事,你按我说的操作就可以。”为了骗到小马手机里的钱,对方让小马下载了视频会议软件,通过远程共享操控获取银行卡验证码,接着用手机银行里的钱支付购买商品,前后刷走共计4万余元。
如今,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一旦监管不到位,未成年人很容易患上“网瘾”,遭遇网络诈骗更是屡见不鲜。民警提醒,诈骗分子会利用游戏建立信任关系,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道具、激活码的名义实施诈骗。广大家长务必密切关注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设置安全性较高的支付密码。同时,应告知孩子不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不提供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一旦遭遇网络诈骗,及时保存证据并报警。
QUESTION
骗子套路解析
01、广泛撒网、投放诱饵
诈骗分子会通过各社交网络平台发布大量虚假赠送游戏免费皮肤、装备等消息广告,诱骗受害人加入微信、QQ聊天群。
02、编造理由、制造恐慌
诈骗分子会以账号锁定、涉嫌违法需要解除绑定、恢复征信等为由,利用受害人害怕触犯法律的恐惧心理,落入圈套。
03、屏幕共享、诱导转账
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通过屏幕共享等功能,获取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达到骗取财产的目的。
再次提醒大家:















关于我们
350583023507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