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南安,一座泉南青春的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拥有着全国百强县市等荣耀名片,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一颗闪亮的明珠。飞速发展的公路,既是拉动经济的命脉,亦是拉近亲情的纽带。在广袤的南安大地上,在蜿蜒于阡陌沃野的国省干道上,南安公路人用以梦为马、奋勇争先的精神,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作风,栉风沐雨、辛勤耕读的担当,不断谱写公路管理事业新的华彩篇章。
基本概况

梅岭公路站负责国道358线官桥段、国道324线官桥至水头段共38.93公里的公路养护任务。配有扫路车、自卸车、装载机、清灌缝机械以及割草机等齐全的养护生产设备。在泉州市先进工作者、站长洪珍辉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以路为业,以站为家”的主人翁精神,坚持全面养护方针,不断加强小修保养工作,所管养路段路况水平逐年提高,逐渐成为侨乡公路上的一朵文明之花。
班站精品文化创建内容

进入公路站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安著名乡贤——开国上将叶飞将军的题字“修好公路、发展经济”;在绿茵最里端,一方柱石镌刻着“人民公路为人民”;绿草坪的西南角,一方刻着“初心”的文化石正对梅花岭隧道,指向南安城。公路站宽阔的草坪公园上布设的这三面文化形象,充分彰显着南安公路人的初心和使命。
移步站内一楼,是总结“十三五”南安公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展览。过去的五年,南安公路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打造“十个公路”,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公众满意度明显增强。
栉风沐雨,铺筑康庄公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南安公路紧跟侨乡经济发展快节奏,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路况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南安公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5年来实施“白改黑”改建102.42公里,水泥路面重铺21.75公里,修补水泥路面7.77万平米,完成总投资约1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路面改建工作中,南安市政府投入约5.77亿元。这种政府主动、双向互动投入改建公路的做法,广泛调动了地方参与公路工作积极性。
久久为功,管养人民公路。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南安公路人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用平凡写就伟大,坚持“养好公路为人民”,让公路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行稳致远,守护平安公路。
南安公路分中心十分重视道路安全管理工作,五年来先后投入安保工程建设资金近七千万元。率先在改建路段中分带和桥梁栏杆增设或改造混凝土防护栏、实施有效的边坡治理,提高公路安全保障能力。G228线和G 355线诗山蓬华路段被省公路中心评为“平安路段”,古山、城关公路站先后被评为“平安公路站”。
精耕细作,锻造优质公路。
实施建设单位全过程、全流程管理。严格许可审批,文明优质服务;加强协调,联合执法部门,从快处置影响公路产权等不法行为。积极配合沿线政府和民众,第一时间处置公路突发事件。
清新自然,呵护绿色公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南安公路分中心以建设“美丽交通、生态公路”为抓手,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区域绿色发展规划和地域特色,积极营造清新自然的行路环境。5年来,建成生态公路69.3公里,先后在G355线诗山、蓬华段建成青年园、巾帼园,在G358线塘上村路段打造了“四知”廉政公园。
宜人宜车,建设和谐公路。
坚持人、车、路和谐共生,充分利用改建契机,因地制宜,规划完善公路附属设施,倾听“两会”代表委员呼声和群众合理诉求,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和提高行车效率。充分利用便民服务点、停车区等基础设施,服务过往司乘人员。
敢拼能赢,开拓创新公路。
南安公路分中心坚持“科教兴路”发展战略,在完善基础设施、“四新”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研发、机械化普及、互联网+公路养护等方面发力,使科技赋能,以充分适应新时代公路高质量发展需要。
开放包容,创建改革公路。
南安公路分中心从内部养护机制改革到采取更多的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谋求提升养护效率和水平。
用心用情,塑造文明公路。
南安公路分中心以党支部为主体,带动工青妇群团组织,积极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推进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洪珍辉、叶凌松、林富峰等一批身边典型。
路之所向,行进美好公路。
“治国有常民为本”。南安公路人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公路民生公益基础地位,发挥好南安接山连海的区位优势,在人民奔向小康的进程中,尽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九日山下,晋水滔滔;五里桥边,人群熙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擘画了“十四五”宏伟蓝图,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路之所向,是公路新发展的指路标。路之所向,是实现公路人初心和使命的不竭动力。我将无我、孜孜以求,接续奋斗、不负人民,南安公路人一直在努力!(文:杜庆华 图:李清枝 编辑:陈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