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的早晨,走进康美镇梅星村,放眼望去,一幢幢别墅拔地而起,条条整洁宽阔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各式各样的墙绘、颇具特色的中国结彩灯扮靓了安静祥和的道路……
近年来,梅星村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导向,以党建为引领,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广大党员、村民投身创建“和谐村”活动,完成村容整改、基础设施建设、村财增收等全方位发展,现在村庄变美了、群众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了,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01、盘活水库 打造休闲活动场所
沿着村主干道往里走,便能看到矗立在道路两侧的党建文化长廊,再往里走,风景秀丽的池内水库映入眼帘,水库两侧排列着整齐的三角梅,四周砌满整齐的石头护栏,水库边还修建了一座亭子,供群众休息纳凉。

“以前,池内水库是一个荒废的山围塘,杂草丛生,泥沙淤积,溪水浑浊。”正在散步的村民苏志成回忆道,“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大家饭后都爱来这走走。昔日无人问津的地方变成了村民散步、聊天的打卡地”。
梅星村村委会主任苏文辉告诉记者,去年,村里盘活池内水库,投资60多万元将其打造成群众公共休闲活动场所。如今,全村4000多人多了一个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站在党建长廊环视一周,一座宛如城堡般的建筑十分抢眼。“那是2019年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梅星幼儿园,已于近日全面完工。”苏文辉告诉记者,该项目总投资额800多万元,设计办园规模9个班,可容纳270名适龄儿童就读,集吃、住、教学及娱乐等功能于一体。
“村里立足本村实际,充分发挥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有乡韵、有乡愁的秀美乡村。”苏文辉表示,除了池内水库,村里还有一个湖内水库正在修建中。
来到湖内水库,一眼望去,水库的水面波光粼粼,峰峦叠影,水库边的观景台和亭子已经修建完成。亭子里配备了水电,村民可以泡茶聊天。“接下来,我们将在这里打造一个小公园,方便群众上山游玩。”苏文辉介绍。
02、整治脏乱差 乡村环境大变样
从无到有,从曾经的旧围塘到观赏水库公园,从黑灯瞎火到灯火通明,全村1080户居民共有200多幢别墅……这些年,梅星村坚持党建引领、设施改善、服务进村的工作思路,以农村美为目标,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多举措改善村容村貌。
“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这是以前走在梅星村道路上的写照。为方便群众生活,美化环境,在梅星村党委多方努力下,筹措50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拓宽道路,改变条条土路灰尘满天飞、夜晚一片黑的景象。如今,全村主干道以及各角落都实现了道路硬化。

“这条路有700米左右,20多年前就铺了水泥路,但因为时间久,走得多了慢慢就坏了。”苏文辉指着最新翻建的上屏角落至杨梅桥、拓宽上屏路口至玲岭头这条村路说道,今年6月,梅星村投资40多万元重新翻建,9月完工。
此外,村里还投入70多万元架设道路两侧路灯7252盏;投入20多万元建设31个监控点,带给村民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为了做到房前屋后保洁卫生,村内无卫生死角,梅星村投入了40多万元,拆除整治露天旱厕并新建了3座生态公厕。”苏文辉介绍,村里还制定了专职干部督促保洁员制度,每年投入18万元,聘请10名专职保洁员,河道管护员1名,发动全村村民对房前屋后、脏乱差的地方进行大扫除,营造全员保洁的氛围。并成立了由包片干部、党员组成的卫生监督小组,每月开展1次环境卫生检查,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如今,梅星村在历次环境卫生评比中名列前茅,2019年还入选“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点村”。
“2016年以前,村里可以说是‘脏乱差’,垃圾遍地都是。这几年来,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到处都很干净,休闲锻炼的地方也多了,朋友来村里玩也特别有底气。”每当看到别人羡慕的目光,75岁的村民苏昆山就抑制不住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03、倡导移风易俗 乡贤捐钱做公益
这几年来,梅星村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率先在全市开展禁止“佛生日”“婚丧喜庆”等大操大办现象的活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修订村规民约、入户宣传“佛生日只敬佛、不请客”的做法、分发倡议书鼓励村民移风易俗,并要求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带头做到,得到大部分群众的响应。
通过倡导移风易俗,每年村民、乡贤大操大办“佛生日”的钱节省了250多万元,节余的资金捐资给梅星村发展基金会,建设梅星村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梅星村南音协会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举办梅星村南音会唱、定期开展老年人“三球赛”、广场舞展演、新春联欢会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
据了解,梅星村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16年2月,基金会名誉会长苏清全带头捐资80万元,会长苏铭芳捐资80万元,村民和在外乡贤也积极响应捐款,首批资金募集到了550万元。为奖学奖教、治安联防、慈善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昨日,记者来到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的梅星村老年人协会,入门就是活动广场,广场里设有健身器材、门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地掷球场等,不少老人正锻炼着。走进3层的大楼,里面设有棋牌室、健身室、阅览室等,还有可供100人同时用餐的餐厅。


老年人协会会长苏振庆介绍,老年人协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同时设立了老年人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站、农家书屋。院内设备齐全,是村民娱乐、健身、学习、生活的好场所,总投资100多万元。2016年还被泉州市体育局、老龄办、泉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授予“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称号。
除此之外,村里还组建南音协会、腰鼓队以及各种球队,每天傍晚和周末,运动健将的呐喊声、传统南音的袅袅奏乐声、腰鼓队整齐划一的击打声、儿童嬉戏玩耍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村民们丰富的业余活动谱就一曲动听的乡村和谐曲。(记者:庄树鸿 黄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