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终于见到你了,我的儿子!”昨日上午10时40分,看着儿子小黄走进南安市公安局美林派出所会议室,母亲桂水仙大步走了过去,一手搂住小黄,一手紧紧地拉着他的手,眼泪夺眶而出。父亲杨胜其搂住两人,眼眶湿润,低垂着头,肩膀微微颤抖,说不出话来。这一刻,他们等了整整12年。
一场跨越1200多公里的重逢
“去年10月,民警来到我家,说孩子可能找到了,要求重新采集血样,对比DNA。”桂水仙说,后来的几个月,他们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消息,心情很是低落。10多天前,杨胜其夫妻俩终于得到了准确消息:失踪12年的儿子在南安美林街道找到了,4月27日,民警将陪同他们前往认亲。
喜讯传来,夫妻俩惊喜不已,当即打电话告诉亲戚朋友这个好消息,当天就收拾好行李,等待认亲日子的到来。
27日下午,杨胜其夫妻俩来到相隔1200多公里的南安。第二天,两人早早就来到美林派出所,等待儿子的到来。“从知道孩子找到了到现在,我一直都没睡好觉,每天都在想着见面时要说什么。”桂水仙说。
当天,认亲会现场一共来了7位小黄的亲人。“这是孩子的弟弟、二伯、伯母、堂哥、舅舅,都想看看他。”桂水仙介绍,小黄的姐姐和两个妹妹也想跟来,但因为要上学,就没来了。
“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妈妈真的很想你……”尽管12年从未相见,但重逢的那一刻,依旧温情满满。认亲现场,杨胜其夫妻俩紧紧搂着小黄不肯放手,听着母亲哽咽的呢喃,小黄的手也紧紧地握住母亲,在场亲人看着这一幕,都红了眼眶。
“家门口有座大桥,你记得不?”二伯杨胜先问道,但小黄思索了片刻,只能遗憾地说,自己没有印象了。
“可能是太小了,小时候的事我一点也记不住了。”小黄告诉记者,他是前几天才知道自己不是养父母亲生的,一直以来养父母对他很好,知道亲生父母来找他,他也非常感动。
一条走了12年的寻子路
杨胜其和桂水仙是贵州人,2009年,夫妻俩带着一对儿女在铜仁市务工。“儿子被拐走是2009年1月16日,那时他还没满4周岁。”说起大儿子走失时的情景,桂水仙至今仍记忆犹新。
2009年1月16日,杨胜其出门干活,桂水仙在家照顾年幼的儿女。上午11时许,桂水仙一边在厨房准备午饭,一边在院里清洗衣物。20多分钟后,才恍然发现在出租屋门口玩耍的儿子不见了。桂水仙找了一圈,得到了“好像被一个身份不明的男子抱走”的线索。
“当时我就慌了,召集邻里及亲朋在房舍周围及街边路口、火车站、客车站寻找,但一无所获。房东邓某国夫妻还带着我们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桂水仙说。
当时,贵州省铜仁市公安局碧江分局接警后迅速开展走访调查,但均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自此,夫妻俩开始了长达12年之久的寻子路,贵州警方也第一时间为夫妻俩采集了血样送至贵州省公安厅DNA实验室检验入库。
12年来,他们四处印发寻人启事,走遍整个贵州省,登过报纸、电视,还将儿子的信息登记到宝贝回家网站。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没给孩子拍过照,儿子走失时,只能靠他手背上小小的胎记来寻找,但无疑是大海捞针。
“接到老婆电话哭着说孩子丢了那一刻,我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剜心一样疼。”杨胜其回忆道,儿子的丢失让一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
“儿子丢失时是腊月,那年,我们全家冷冷清清,老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不振,一下子瘦到了70多斤,身体也越来越差。4年前,孩子的奶奶也因此郁郁寡欢,不幸去世,没能见上孙子最后一面。”杨胜其告诉记者。
二次采血终于找到儿子
线索虽少、希望渺茫,但杨胜其夫妻俩和碧江警方调查和追踪嫌疑男子、找回孩子的脚步从未停歇。
却不想,儿子几经辗转来到了南安美林街道的养父母家,如今已是一个16岁的小伙。“2020年4月,我在日常工作走访中了解到,小黄即将中考,却未办理身份证。后来得知他是抱养的,于是我们根据政策规定对他进行采血,并录入打拐DNA信息库。”美林派出所民警刘友义告诉记者,正是这一次采血,才发现小黄的DNA信息和杨胜其夫妻比对上了。
于是,南安警方立即联系贵州警方,并进行实地走访,两地警方同时采集了双方血样。经铜仁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复核,确认小黄就是杨胜其的亲生儿子。
“受疫情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认亲被耽搁了。”刘友义告诉记者,昨日铜仁市公安局碧江分局和南安市公安局美林派出所联合组织被拐卖孩子跟亲生父母认亲仪式,让失散12年的家庭重新相聚。
离别12载,骨肉再团聚,享受幸福、喜悦的同时,杨家人再三向贵州、南安两地民警表达着由衷的谢意。“如果不是你们,我们一家人哪有今天的团圆。”杨胜其表示,当天,他们还专门印制了2面“人民公安办实事圆我千里寻子梦”锦旗,送到美林派出所和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分局民警的手中。
认亲仪式结束后,小黄带着杨胜其一家人前往小黄位于美林街道的养父母家。“感情要慢慢培养,现在还是以学业为重,等他放暑假了再回家看看。”桂水仙说,对于小黄以后选择在哪里生活,他们会尊重他的决定。
THE END
记者:庄树鸿 黄奕群
通讯员:苏君阳 许金山 黄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