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蓬华镇迎来了归国探亲的华侨。“几年没回来,家乡又不一样了。公路修得好,客车都开到了家门口。”从国外回来的陈先生拎着两大袋年货说,“快递物流也方便,这是我过年前买好的年货。这趟回来,我要体验坐着农村客车走亲戚。”
蓬华镇四面环山,地处安溪、南安、永春三县(市)交界处,是革命老区和侨乡。南安市区至蓬华镇华美村客运班线的开通,将大山深处与外界连接,回乡探亲的侨胞,出门踏青的市民,让安静的村庄热闹了起来。
一条班线连通一个山头
“曾经的蓬华镇号称南安‘四大山头’之一,山下的人一说到蓬华镇直摇头,没有哪家舍得把姑娘嫁到这里,和父母见一面太难了。”陈先生回忆,“后来南安市开通了市区至蓬华镇华美村的客运班线,村子一下子被‘点亮’了。”
据了解,南安市交通运输局以解决农村出行难问题为导向,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改善民生、服务发展为突破口,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农村公路网,根据村民出行习惯设计班车路线和发车时间,尽可能满足沿线村民的出行需求。如今,南安至华美村55公里的客运班线,串连起9个建制村,出村的路不再遥远。
“以前路途遥远,山路不好走,村里很多人一辈子甚至没去过市区。现在每天早上村民都可以搭班车出门,探亲、看病、赶集,带着自家种的果蔬到市区去卖个好价,村民的生活丰富多了。”蓬华镇山城村果农郭文龙说,“村里的孩子去市区上学都是搭这路班车,家长和司机都是老朋友了,有时候孩子东西落在家里,下一趟车让司机捎过去就行,我们不用亲自跑。”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南安市各乡镇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统筹运用班车客运、城乡公交、电话或网络约车、定制客运服务等多种方式,推进城乡客运可持续发展,并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相应的客运班线适当的亏损补助。
一项服务致富一片村庄
蓬华镇山地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茶叶、脐橙、油柿等农产品特色经济在这里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立春后,郭文龙的果园来了许多客人。郭文龙说:“我们现在做生意很方便,谈好的订单不用亲自送货,通过班车寄出去就行了。”一箱箱脐橙、一斤斤茶叶、一盒盒柿饼,通过快递寄往全国,这辆农村客运班车也成了当地农民的“致富车”。
南安市区至蓬华镇华美村客运班线驾驶员洪师傅说:“我们有时也当向导,把客商们载到各个生产基地附近。有的是第一次来挑货,有的来研究合作方案,有的来结账,听他们在车内交流分享经验,感觉蓬华镇的未来会更好。”
据了解,南安市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通过整体规划、整合市场主体和客运资源,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我们正重新梳理辖区内的客流量和客流方向,再次规划整理城乡公交线路,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便捷出行相适应。”南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南安市农村公路里程约3748公里。特色经济、乡村旅游、历史人文、生态产业……这些“运输服务﹢”新模式正搭乘着发展的班车,为南安经济带来新动能。(洪明霞)













关于我们
35058302350743号